
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,模具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 2024 年,鄭州及周邊地區模具企業超過 500 家,涵蓋汽車、家電、電子、精密制造等多個領域,年產值突破 80 億元。其優勢主要體現在: 區位優勢:鄭州地處全國地理中心,交通網絡發達(鐵路、航空、公路樞紐),便于輻射華北、華中、西北市場,降低物流成本。
產業協同:依托鄭州汽車產業(宇通客車、海馬汽車、上汽集團等)、家電制造(海爾、格力)及電子信息產業(富士康、華為),模具需求穩定增長。
政策支持:河南省及鄭州市政府出臺《先進制造業發展行動計劃》,將模具產業列為重點扶持領域,提供稅收優惠、研發補貼等政策。
新能源與智能裝備需求爆發
隨著新能源汽車、智能家電、高端裝備制造的快速發展,模具行業面臨技術升級需求。鄭州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、電機等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基地,對高精度、高效率模具的需求持續攀升。
數字化轉型加速
工業互聯網、3D 打印、AI 技術的普及為模具行業帶來新機遇。鄭州部分龍頭企業已引入數字化設計(CAD/CAE)、智能加工中心,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精度,未來行業智能化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。
區域經濟一體化紅利
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、鄭州都市圈建設,推動產業向中西部轉移。模具作為基礎產業,將受益于區域內制造業的集聚效應。
“雙碳” 目標下的綠色制造趨勢
環保政策趨嚴倒逼模具企業采用低碳工藝(如綠色涂層、節能設備),鄭州部分企業已布局循環經濟模式,未來綠色制造將成為行業競爭的重要門檻。
技術水平與沿海差距顯著鄭州模具企業以中小型為主,高端精密模具(如汽車覆蓋件模具、精密注塑模具)仍依賴進口,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儲備不足。 產業集群效應不足
相比東莞、蘇州等地的模具產業園區,鄭州缺乏規模化、專業化的產業集群,配套服務(如檢測、材料供應)不完善,導致企業成本偏高。
市場競爭加劇
國內模具行業產能過剩,沿海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向中西部滲透,同時東南亞低成本市場分流部分訂單,鄭州企業面臨內外雙重競爭壓力。
強化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
打造產業集群與公共服務平臺
拓展高端市場與海外布局
政策精準扶持與綠色轉型
鄭州模具行業依托區位、產業和政策優勢,未來 5-10 年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。但需通過技術升級、集群化發展和市場拓展突破現有瓶頸,從 “規模擴張” 轉向 “質量提升”,方能在全球制造業價值鏈中占據更有利地位。